首页 新闻 财经 体育 房产 娱乐 汽车 时尚 科技 教育 旅游 健康

首页 > 新闻

红色圣地 丹青赤水系列报道之三十七

发布时间:2018/1/19 14:36:50

摘掉贫困帽  昂首奔小康

  ——贵州省赤水市脱贫攻坚三年行动综述

  

  赤水市脱贫攻坚千名干部大会
 

阳春三月,丹青赤水生机勃勃,新农村处处是景。以前住在边远山区的贫困户,有的发展起致富产业,有的搬迁到易地扶贫安置点,有的在经开区企业务工,有的成为小区的保洁员,有的在市区做起了小生意,家家户户总有脱贫致富的门路。



  赤水市委书记况顺航(中)在元厚镇开院坝会宣传扶贫政策
 

三年脱贫攻坚硕果累累

地处黔北边陲的赤水,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69户28000人,贫困发生率为14.6%,列入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通过三年的脱贫攻坚艰苦奋战,赤水市脱贫成效结出累累硕果。

三年来,赤水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绿色脱贫道路,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截至2016年底,全市6个贫困乡镇全部“减贫摘帽”,32个贫困村出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1391人,其中2014年脱贫1114户4200人,2015年脱贫1608户5900人,2016年脱贫3913户11291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72%。实现了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显著夯实,群众收入显著增加,干部作风显著转变,群众对精准扶贫的满意度显著提升。2016年,赤水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40元,是2013年的1.36倍。

按照片区县“减贫摘帽”相关要求,赤水市完成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贫困县摘帽签字背书等程序,现已申请上级验收,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6年,赤水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7%,顺利通过全省同步小康达标验收。
 


  赤水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召开脱贫攻坚调度会
 

精准聚焦特色产业扶贫

扶产业就是扶根本。近年来,赤水市大力实施农业“十百千”(10万亩金钗石斛、100万亩商品竹林、1000万羽乌骨鸡)工程,培育和壮大扶贫龙头企业26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32个,投入资金2.5亿元,建成金钗石斛原生态种植7.9万亩、商品竹林85万亩,年出栏乌骨鸡710万羽。

建立“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推动利益联结全覆盖。创新“五统一分”经营模式(统一种苗、饲料、技术、标准、销售,分红利),健全“127”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人口种养业利益联结全覆盖,帮助贫困对象人均增收1600余元,实现产业扶贫“村村有特色、户户有联结、人人不掉队”。

在丙安镇贫困村艾华村,通过争取180万的扶贫项目资金入股生态石斛示范园,建立了“支部+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搭建了企业、村集体、贫困户三方利益联结机制,户均年可分红6000元以上。

在赤水经开区,围绕打造“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引进富林电子、金睿财富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3000余人实现就业脱贫。其中,富林电子就可提供10000个就业岗位。赤天化纸业公司2016年在赤水收购竹原料80万吨,支付竹原料款3.9亿元,带动20万竹农人均增收近2000元。

旅游扶贫是赤水的一大法宝。近三年来,赤水累计投入旅游扶贫资金31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8000万元,建成示范乡村旅游点15个、农业观光园12个,6个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截止2016年底,全市旅游从业人员达到5万人,带动贫困户3000余户7000余人,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实现了让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旅游路、发上旅游财。



    赤水市干部群众共筑小康路

精准聚焦基础设施扶贫

三年来,赤水市大力实施交通水利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电力通讯提升“三大工程”,全力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脱贫基础。

2016年,赤水投入资金17亿元,新(改、扩)建和硬化通村通组公路共计2102公里,交通网络对所有贫困户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乡乡有客运站、村村通油路、组组通硬化路”,产业路把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

元厚镇石梅村五星苗寨,2016年投资760多万元建成12.5公里的沙沱至五星苗寨硬化路,过去被当柴烧的杂竹全部销售到赤天化纸业公司,仅此一项,群众户均增收近4000余元。

2016年,赤水投资1781万元完善“五小”水利设施,解决2.8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确保贫困群众100%吃上“自来水”。

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投入4.5亿元启动城乡垃圾无害化分类处理项目、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中心城区污水治理工程和城区污水管网工程,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实现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全覆盖。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程,投入资金4780万元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

天台镇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程、小流域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种植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等结合起来,高品质打造了黔北四季花香农旅园区精品示范点,带动39户104人整体脱贫奔小康。

在电力通讯方面,赤水市三年投入资金1.39亿元新建3G/4G基站131个,实现移动信号全覆盖;完成2万户乡镇光纤入户,实现行政村“村村通宽带”目标。投入1.08亿元实施电网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消除全市范围的“无电户”,51个贫困村供电质量得到保障。



  旺隆镇富顺村易地扶贫安置点——富源小区搬迁群领到新房钥匙
 

精准聚焦易地搬迁扶贫
 

赤水市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五个三”要求,实现促进群众就业、促进产业发展、促进生态保护和移民增收、企业增效、山川增彩的“三促三增”效应。

对居住在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生态功能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和居住分散“四类穷窝”的3641户14389人实施搬迁。2016年搬迁2602户10587人,2017年搬迁1039户、3811人。目前,已建成安置房2649套,分配安置房2272套,涉及搬迁对象2272户9290人。

为鼓励和引导群众向城区园区搬迁,在上级补助政策基础上,赤水市对每户贫困户实行5万元奖励和1.5万元装修补助,每户非贫困户实行4万元奖励和1万元装修补助。仅此一项,政府财政额外增加支出6400万元。实施跨乡镇安置“双向包保”和落实就学、医疗、保障、统一简装修等措施,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让搬迁群众“拎包入住”“多搬快搬”进城。在城区、园区、景区梳理相应的就业岗位,确保每户搬迁对象至少有1个就业岗位,搬迁对象2272户实现就业2990人。


  

  精准扶贫“特惠贷”发放到田间地头
 

精准聚焦财政金融电商扶贫
 

狠抓财政扶贫,围绕省委“1+10”文件精神,整合各部门扶贫力量,推行“1+X”制度,把专项扶贫、以工代赈、财政一事一议奖补、农村危旧房改造、通村公路建设、安全人饮、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政策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投入扶贫开发。整合各类政策资金4.5亿元,撬动群众自筹3.8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为贫困村摘帽和贫困户出列注入了强大动力活力。

狠抓金融扶贫。创新推出“特惠贷+小康贷”金融产品,实行小康贷与特惠贷享受同等低利率。目前,全市共投放“特惠贷”2667户1.29亿元,贫困户获得利益分红890多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成立农业担保公司和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发放贷款4000多万元,为农业龙头企业融资780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带动1200余户产业联结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

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发放官渡镇贫困村和平村产业扶贫贷款2000万元,建成3000平方米的乌骨鸡养殖场1个,林下养鸡场4个,美丽乡村示范点1个,实现了和平村产业“零”的突破。

狠抓电商扶贫。投入1.2亿元完成“云上赤水”电商综合平台建设,建成98个农村淘宝、贵农网村级服务站,建成农村淘宝、贵农网等5个农村电商综合平台,推进“网货下乡,赤货出山”,帮助4000多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赤水市开展技能培训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能就业稳脱贫
 

精准聚焦民生保障扶贫

贫困户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赤水市通过开办农民夜校、道德讲堂、百姓农门阵等方式,开展“一户一人”“雨露计划”等实用技术培训,保障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1名劳动力掌握1—2门适用技术。

2016年,通过经开区企业、社会管理、保洁、园林绿化、景区服务、林地管护、通村公路养护等岗位开发,就近解决了3600余人的就业问题,累计解决了5000余贫困对象的就业问题,支持300余贫困户自主创业,实现家家有就业,户户能脱贫。

强化教育医疗保障。2016年,支出医疗救助资金510.46万元,惠及1926人次,切实防止脱贫群众因病返贫,让贫困群众“病有所医”。全面落实“两助三免”资助政策,资助贫困生9883人,实施“助学工程”330人和“圆梦行动”236人,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强化社会兜底保障。动员9200余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及时兑现60岁以上贫困人口待遇,让贫困群众“老有所养”。对8622人“两无”人员实施政策兜底保障全覆盖,实行低保线略高于贫困线,以应保全保实现兜底脱贫。



  遵义市脱贫攻坚“赤水经验”讲述会上,帮扶干部丁国彬与贫困户紧紧抱在一起
 

精准聚焦党建扶贫

赤水市坚持把党建扶贫作为助推大扶贫战略行动的有效抓手,创新组织定位、干部定责、群众定效党建脱贫“三定”工作机制,实现“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目标。

赤水市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挂帮1个乡镇、帮扶3户贫困户,亲自问症把脉扶贫开发,亲自研究部署脱贫攻坚,亲自督查脱贫攻坚进展,形成了强势推动的脱贫攻坚氛围。

通过发挥市级领导、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四支队伍”的示范带头作用,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严格执行“五主、五包”责任制。由53名县级领导、51个挂帮部门包干贫困村,2876名市乡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逐级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实行不脱贫不脱钩。下派74名国家干部到村任党组织书记,选派47名第一书记和254名同步小康驻村干部深入贫困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实现51个贫困村全覆盖。

推荐阅读

早春“针织衫”才是刚需,选款和搭配都总结好了,照着穿真减龄早春的季节,温度回升,我们的衣衫也变得轻薄起来。尤其是在温暖的南方地区,春季的氛围也是越来越浓烈。轻薄、软糯、甜美的针织衫,也成为女性必备单【详细】

40岁女人衣品更重要,简约优雅不失时尚,基础款穿出高级感世人都说40岁男人是一朵花,其实这个年龄段女性,也是有自己优势。这种具体表现在,就是自己得体穿着,姣好气质。衣品上代表你对生活审美,以及自己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