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财经 体育 房产 娱乐 汽车 时尚 科技 教育 旅游 健康

首页 > 新闻

“藏”了大量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这条古驿道成了生态廊道

来源:资讯中国发布时间:2021/10/13 9:00:00

南都讯 18条28段1280多公里古驿道,约有1000公里分布在森林公园、保护区、郊区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周边,聚集了大量珍稀濒危和特有的动植物物种——这条古驿道便是古代中原入粤的必经之路“南粤古驿道”。据了解,目前广东已建立了古驿道生物多样性多元空间数据库,未来,将持续以古道为载体,按照《南粤古驿道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方案》,以提升生物多样性为抓手,在古驿道沿线持续开展山地造林、石漠化治理、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工作,不断丰富林分结构,打造生物栖息地。

完成保护修复1280多公里古驿道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它包括了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我们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广东是我国生物物种基因库最大的省份之一,南岭更被列入国际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在全球同纬度地带多为沙漠的情况下,广东孕育了茂盛的常绿阔叶林植被,具有一批珍稀濒危和特有的动植物资源,主要分布在粤北地区,集中于南岭山地保护区、罗浮山保护区和云雾山保护区。

据了解,广东保护生物多样性一直提倡“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的理念方式。其中,南粤古驿道就是“自然之道”重要组成部分。

南粤古驿道是1913年以前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是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在过去,它们是当年的军事之路、商旅之路,也是民族迁徙、文化融合之路,更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

2016年,广东开展了南粤古驿道本底摸查,发现现存较好的古驿道本体与生物多样较好区域在空间上基本重叠。为此,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伊始,就确立了“打造成为全开放的、永不落幕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目标,在宏观线路选择、微观节点打造方面,将沿线“自然生态资源”作为南粤古驿道的重要亮点予以保护和利用,在保护修复中尤其注重满足生物生存、迁徙等功能。

目前,已完成保护修复的18条28段1280多公里古驿道,约有1000公里分布在森林公园、保护区、郊区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周边,且在修复古驿道的同时,尤其注重沿线林业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不断提升古驿道的“自然”属性。

已建古驿道生物多样性多元空间数据库

南都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了解到,通过收集面向生境质量评估的国土空间数据、支撑动物多样性评估的野外调查数据和环境数据以及体现野生植物空间分布的植物样方调查数据,广东建立了古驿道生物多样性多元空间数据库,为古驿道周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科学、详实的数据基础。

通过长期野外调研及大数据空间演绎等技术手段,发现古驿道重点线路周边共有动物138种,其中鸟类110种,种类占比高达80%,两栖爬行动物21种,兽类7种,平均每条古驿道重点段上的动物种数超过百种、鸟类种数90余种。

其中,黑鹎是古驿道重点线路周边分布面积最广的物种,沼蛙是分布面积最广的两栖爬行动物,隐纹花松鼠是分布面积最广的兽类。

从区域空间集聚特征来看,粤北生态区的南岭区域、江门和汕尾的古驿道重点线路周边动物资源最为丰富。江门和汕尾古驿道濒临海岸,分别背靠莲花山脉和天露山,是陆生动物和海洋动物的交汇地带,它们既是连接海陆的交通要道,又是通山达海的生命栖息迁徙之道;地处粤北生态区南岭区域的古驿道有着良好的生态本底,在联通古代南北交通运输的同时,又承担着生态廊道的作用。

数据显示,广东在对低人口密度下的西京古道沿线次生林调查的总面积为3600平方米的9个样地中,共记录到维管植物326种,隶属96科222属;乔木层共有29科47属53种乔木,多为大戟科、樟科木本植物植;灌木层共记录有54科104属167种木本植物;草本层共有148种草本隶属49科118属。该条古道周边植物种类丰富,其植物区系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的直接作用,许多珍稀濒危植物物种保存下来,是广东省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带之一。

古驿道沿线动物资源情况示意图。

南粤古驿道选线注重串联自然保护地

广东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拥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数量达1362个,位居全国第一。但这些自然保护地多以“点状”“片状”分布在全省各地,彼此之间缺乏联通,无法满足自然保护地之间的基因流动,也无法让游客实现线性观赏游览;在各个自然保护地的内部,由于动植物均已“自然”方式生长,将原有的古驿道覆盖,增加了生物迁徙阻力。

为此,广东在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选线时,注重与自然保护地的串联,形成畅通的、系统的生态廊道。如江门和汕尾古驿道濒临海岸,分别背靠莲花山脉和天露山,是陆生动物和海洋动物的交汇地带,它们既是连接海陆的交通要道,又是通山达海的生命栖息迁徙之道;地处粤北生态区南岭区域的古驿道有着良好的生态本底,承担了生态廊道的作用。惠州罗浮山古道、梅州阴那山古道保护修复在选线时,就注重其内部古驿道的清理,并与周围乡村联通,畅通生物流动空间,实现了自然山林与田野乡村的有机联通。修复后的古驿道还给人们提供了接近自然的生态路径,增加了游客游览古驿道的乐趣,两者的有机结合,拉近了人与自然、历史的距离,实现了生态价值。

古驿道周边的水系。

据初步统计,南粤古驿道沿线两侧5公里范围内涉及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共计248个,包括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罗浮山国家风景名胜区。

坚持众生共存

近年来,省林业部门大力推动南粤古驿道两旁的造林绿化工作,设立了“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绿化提升”等涉农专项资金,支持南粤古驿道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和沿线林相提升等工作。同时,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将“增绿添绿”工程与精准扶贫、生态环境、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古驿道沿线村庄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古村落、古遗迹,让周边老百姓分享活化利用成果。

古驿道沿线的植物以自然生长为主,展现的是大自然的自然之美,周边的古树、林分、林相等均保持着“原生态”,虫草鸟兽等动物分布其中。在古驿道具体线路修复中,按照“适地适树”原则,通过种植蜜源植物、食源植物等,打造了生物栖息地,招引了大量鸟类、蝴蝶类动物前来“定居”,提升了古驿道两侧生态系统的丰富度。

此外,在2019年,省自然资源厅与省林业局积极探索,在韶关梅关古道和河源粤赣古道开展了“广东省首批自然教育基地”打造工作,通过飞鸟、昆虫、岩石、木材、植物等标识,讲述古道上植物从种子、生长、结果、凋零的一次次轮回和历史上诸多人物故事事迹等,为实现“永不落幕的、开放式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提供自然教育基地载体。

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广东将持续以古道为载体,按照《南粤古驿道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方案》,以提升生物多样性为抓手,在古驿道沿线持续开展山地造林、石漠化治理、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工作,不断丰富林分结构,打造生物栖息地。此外,还将在南岭修复3条南粤古驿道,并与周边的西京古道、秦汉古道等串通,助力生态价值实现。

推荐阅读

早春“针织衫”才是刚需,选款和搭配都总结好了,照着穿真减龄早春的季节,温度回升,我们的衣衫也变得轻薄起来。尤其是在温暖的南方地区,春季的氛围也是越来越浓烈。轻薄、软糯、甜美的针织衫,也成为女性必备单【详细】

40岁女人衣品更重要,简约优雅不失时尚,基础款穿出高级感世人都说40岁男人是一朵花,其实这个年龄段女性,也是有自己优势。这种具体表现在,就是自己得体穿着,姣好气质。衣品上代表你对生活审美,以及自己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