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1日,谷歌联合创始人兼CEO拉里·佩奇宣布进行公司重组,他将与谷歌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创办一家新的控股公司Alphabet,两人分别出任CEO与总裁,这家新公司将控股谷歌。而过去在谷歌担任Android总裁一职的印度裔高管桑达尔·皮查,将出任谷歌的新任CEO。
不仅是谷歌,全球科技巨头微软公司的CEO萨蒂亚·纳德拉,以及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沃达丰集团CEO阿伦·萨林也是印度裔人士。印度裔的高管正在对美国,甚至是全球科技行业带来越来越深刻的影响。
根据派思咨询在2015年统计的美国500强企业CEO国籍情况,其中有75家企业的CEO为外籍或外裔身份,人数最多的为印度裔(籍),占据了10个名额,超过了英国裔(籍)、加拿大裔(籍)以及澳大利亚裔(籍)。而早在2005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显示,硅谷三分之一的工程师是印度裔,高科技公司里7%的CEO也都来自印度,中高层管理者中印度人的比例更高。
这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印度能够生产出这么多的高级副总裁,甚至是CEO,从而掌握这些全球企业的话语权与影响力?
答案其实并不难寻找:全球化教育与全球胜任力人才。
我们必须看到,全球交往的方式已经发生深刻地变化:在过去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为地理的分隔,难以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但在互联网时代,地区与地区、人与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变得全所未有地的密切,正因如此,企业对于能够适应全球化发展、跨文化交流的人才表现出了空前饥渴。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CEO胡敏教授在2018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表示,当科技进步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多个体拥有机会进行了全球化学习、工作,并能够轻易与遥远空间的人进行交往与合作后,人才的竞争也将变得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
在传统的思考范畴中,我们往往认为,本国的孩子走出国外才是一种全球化的表现,培养全球化能力是为了融入其它国家的主流文化、一流企业。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正在变得日益国际化,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以及中国的企业同样正在吸引全球的人才。
美国《福布斯》杂志在2018年3月的一篇报道称,中国日益成为吸引全球人才的中心,中国政府不断推出利好政策,吸引外籍人才到中国发展。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一毕业就回国。
彭博社在其报道中引用美国猎头公司斯宾塞·斯图尔特的技术业务负责人肯·齐的话称,越来越多的人才在转移,因为中国在创新领域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这只是个开始。”
事实上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孩子在未来不仅仅在国际上会遇到全球化的竞争者,在国内的竞争环境也不再是像过去一样,与拥有相似教育背景的求职者竞争,相反他们同样也要与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才进行竞争。
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曾用三年多的时间进行了多项调研,整理出9个类别共300多个家庭教育的问题并发现,学生的“全球胜任力”这项素质正在被全球各地的学校、企业日益强调。
2017年12月1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美国哈佛大学正式发布PISA2018“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评估框架,这次发布的内容,在2016年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并对全球胜任力给出官方定义:全球胜任力是指对地区、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分析能力,对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观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的能力,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
很多人将印度裔高管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其母语作为英语的便利性,这其实是非常偏颇的观点。印度高管语言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相比起排在后面的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求职者,印度求职者的英语优势并不明显。
本质而言,他们更大的优势在于印度人对全球文化的包容性和全球文化的适应性更强。
与外界印象不同,印度人相比全球很多的国家的人,他们其实生活在一个更加包容和开放的环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谷贤林教授在2018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上称,作为一个多密度、多宗教的国家,印度的孩子一出生就需要与各种宗教打交道,如何与这么多宗教与信仰不同宗教的人共存,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包容,如果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必然无法解决平日所面对的许多问题。
“你必须适应新的地方,不管到哪儿,都得尽快建立一个圈子。”联合利华公司前任印度裔CEO文迪·邦加的这句话解释了印度人是如何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
世界顶级猎头公司之一的Korn Ferry北京公司总经理刘家良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印度高管非常注重办公室以外的社交活动。印度高管们对有助于提升自己职业生涯的“非正式场合”的活动,如陪老板喝咖啡、吃饭等方面都会处处留心。与此同时,印度高管他们更热衷于表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更善于接纳不同意见的人,这都是跨国企业CEO所需要的特质。
事实上,拥有全球化思考能力与全球胜任力这项素质已经不仅仅像过去一样,是求职者的必备素养。如今,对于求学者而言,它也变得更加重要。
哈佛大学前本科招生委员会高级招生官Sally在2018向日葵国际教育论坛上透露了这样的一组数据:曾经有一年,报名哈佛大学的34000名学生中,有超过14000人,其CR阅读是超过了700分,17000名的数学是超过了700分,15000人写作超过了700分,然后还有3800名学生是他们各自班上的第一名。最终,仅有2000名学生获得了该年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Sally表示,在考试成绩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太多了,因此考试成绩越来越被认为只是评判学生的一项非常底层的标准,最终一个学生是否能够被哈佛录取,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有脱颖而出的能力,学校并不想要只会考试的学生。
如何培养出拥有自身特质的优秀学生,Sally强调的第一个学习方法就是包容性学习。在她看来,所有的学生不是作为独立的或者割裂的个体在学习,只有不断地与他人在学习中交流、碰撞,才能锻炼出学生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的能力,实际上这已经是全球教育行业的一个大的趋势。
第二点是跨学科的学习,比如学习关于鸟类知识的时候,学生不应该仅仅学习鸟类的身体结构,还需要学习很多其他的跨学科知识,让学生更加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学生需要更加广泛地去接触不同的文化、多元的观点,相互融合、理解并产生自我的新发现。
不难看出,Sally的这两个学习方法论背后的根源,都指向了“全球胜任力”这项素质的培养。真正具备闪光特质的学生,在未来一定是能够学习如何与他们协作、共赢,同时在对不同的文化、思考方式进行理解和消化,并形成新的、独一无二的认知、理解力。这也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必要素质。
毫无疑问,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孩子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善于创新思考的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的重要议题。归根到底,对于全球胜任力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正如胡敏教授所言,作为父母,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不但能给予爱与关怀,还可以带给基于全球的视野和格局,陪伴他们成长为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
事实上,也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家庭、社会和企业几方共同的努力,我们的孩子才能够日益具备全球胜任力的这项素质,并成为国际化的人才。他们不仅能够在国际上应对不同的挑战,同时这也是未来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大量基础性工作被机器人替换后,作为一个优秀人才永远无法被取代的基本素质和硬实力。(作者:墨白)
早春“针织衫”才是刚需,选款和搭配都总结好了,照着穿真减龄早春的季节,温度回升,我们的衣衫也变得轻薄起来。尤其是在温暖的南方地区,春季的氛围也是越来越浓烈。轻薄、软糯、甜美的针织衫,也成为女性必备单【详细】
40岁女人衣品更重要,简约优雅不失时尚,基础款穿出高级感世人都说40岁男人是一朵花,其实这个年龄段女性,也是有自己优势。这种具体表现在,就是自己得体穿着,姣好气质。衣品上代表你对生活审美,以及自己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