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财经 体育 房产 娱乐 汽车 时尚 科技 教育 旅游 健康

首页 > 科技

火箭逃逸救生系统为航天员搭建“生命之塔”

来源:资讯中国发布时间:2021/10/16 15:50:13

航天科技四院试验队在发射架前合影。航天科技四院供图

中新网西安10月16日电 (杨英琦 张一辰)10月16日0时23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之后,飞船精准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简称:航天科技四院)承担了此次发射中火箭逃逸救生系统全部动力装置的研制生产任务,全程为空间站建设护航。

由于头顶标志性的形似“避雷针”的装置——火箭逃逸塔,长征二号F火箭成为了长征系列“家族”中辨识度最高的一款火箭。整个逃逸系统由大小10台发动机组成,全部由航天科技四院研制。

据介绍,逃逸系统全部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具有瞬间产生巨大推力的特点。其作用是一旦火箭在发射升空阶段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能够按指令点火工作,在2秒左右的时间内,迅速将载有航天员的飞船舱体带到2至3千米以外的安全地带,帮助航天员安全逃生,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火箭上的“救生艇”。

逃逸系统由低空和高空两组发动机组成,分别承担从火箭起飞前30分钟至起飞后120秒,起飞后120至200秒左右两个时间段内的救生任务。

据了解,第一阶段为低空逃逸,救生任务主要由逃逸塔完成,被称为“有塔逃逸”。在火箭起飞前30分钟至起飞后120秒内,飞行高度39千米以下时,如发生危急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逃逸主发动机会按指令点火工作,像拔萝卜一样,将航天员乘坐的轨道舱、返回舱从火箭整流罩中拖拽到安全区域。

第二阶段为高空逃逸,被称为“无塔逃逸”。火箭飞行时间120秒至200秒、飞行高度在39至110公里期间,一旦逃逸系统检测出火箭发生了威胁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逃逸系统会自动发出,或者由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手动发出逃逸指令,高空逃逸发动机就会点火工作完成救生任务。至此,航天科技四院逃逸系统飞船发射阶段的护航使命就全部完成了。

航天科技四院表示,自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开展以来,该院研制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统固体发动机随同长征二号F火箭一起,先后参加了多次无人、载人飞行和交会对接任务,助力完成了历次完美飞行,火箭逃逸救生系统也被誉为航天员的“生命之塔”。(完)

推荐阅读

AVEVA剑维软件中国智能创新中心成立,加速本土工业智能迭代论剑2025·剑维软件中国用户大会在宁波盛大举行并宣布成立剑维软件中国智能创新中心全球工业软件公司AVEVA剑维软件于7月2日至4日在宁波成功举办“【详细】

远东酒店集团(Far East Hospitality)在大阪新开两家酒店,继续拓展日本市场远东酒店集团在大阪难波南和本町区新开两家悦乐(Village)酒店,在日本合计客房数量即将翻倍增长到2000间新加坡 -Media OutReach Newswire- 2025年7【详细】